close
時報資訊 更新日期:2007/12/15 09:44 【張翠芬/台北報導】
類固醇常用來治療各種自體免疫疾病,但長期使用有許多後遺症,特別是骨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。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,注射副甲狀腺素比口服藥物,能增加2倍以上的骨質密度,並幫助骨質疏鬆症病人再造新骨,也能減輕關節炎造成的腫脹疼痛。
台北榮總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周昌德指出,以前大家比較注意婦女停經後引起的骨質疏鬆問題,但長期使用類固醇引起的骨質流失更須注意。
根據統計,使用類固醇半年內骨質約流失10至15%,之後每年會流失2至5%的骨質,使用類固醇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,發生骨折機率高達33%。
周昌德說,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新發表一項報告,這項研究以428位患者進行為期18個月的實驗,比較注射副甲狀腺素(PTH)和口服治療骨質疏鬆藥物的療效,結果發現注射副甲狀腺素造骨針比其他雙磷酸鹽藥物有效,除了能增加2倍以上的骨質密度,幫助病人長出新骨、增加骨質硬度,還能減輕關節炎造成的關節疼痛。
周昌德表示,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骨折求診時,骨質疏鬆已經相當嚴重,此時補充破骨抑制劑,如雙磷酸鹽類、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,無法發揮預期療效;須及早使用造骨促進劑,來增加造骨細胞的數量,刺激長新骨,並預防再發性骨折。
嚴重骨鬆造成2個以上脊椎或髖骨骨折患者,可以健保給付使用造骨促進劑,不過,因為要天天打針,有些患者會排斥,周昌德說,未來若能研發長效劑型,可緩解患者腰酸背痛,大幅提升生活品質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